close

 

1627395993-3215237138-g_wn.jpg

 

從高中開始,我就一直是村上春樹的長期讀者。
至今,時報出版社發行的村上藍小說,
依然是我書架上唯一一套超過10本的系列。
也許他的文字,那種絕對孤獨冷酷,但又在某個點上夾雜著一點感性與溫暖,
總能在閱讀時勾起我回憶起在人生中遇到的各形各色人與事。
不論是在強說愁的青澀少年時;
或是到了成為整天匆忙趕場的育兒大叔時,
村上春樹的小說總是可以給我一個暫時忘掉煩惱的神祕出口。
 
《人造衛星情人》"當兩顆衛星的軌道碰巧重疊時,我們就像這樣見面了。
或許心可以互相接觸,但那只不過是短暫的瞬間,
下一個瞬間我們又回到絕對的孤獨中。直到有一天燃燒殆盡為止。"
…….互動就算再親密,仍然改變不了宇宙級的孤寂;我們就像雙曲線一樣,漸近到某個極點後就只剩下漸遠了…….
 
《聽風之歌》很久沒有感覺到夏天的香氣了,
海潮的香,遠處的汽笛,女孩子肌膚的觸覺,潤絲精的檸檬香,
黃昏的風,淡淡的希望,夏天的夢...。
但這些簡直就像沒對準的描圖紙一樣,
一切的一切跟回不來的過去,一點一點地錯開了。
........步入中年已久的我,再也跟青春一點關係都沒有了;回不去的眼角細紋,再也跟帥氣一點關係也沒有了…….
 
自從得知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主,
為村上小說改編的《Drive My Car》後,
就一直期待等Netflix上片,終於在七月底陪兩小隔離時看了兩遍。
 
嗯,其實劇本改編的幅度還不小,
把另外兩篇短篇小說〈雪哈拉莎德〉〈木野〉也融合進去了,
不過大抵上是以《Drive My Car》為主軸,還保有了村上老師的風格,
從瀨戶內海的寧靜海景、北海道的雪景、津輕海峽的浪花,
到大量描述孤獨感的SAAB-900 Turbo夜車場景,都很【村上】。
 
三個多小時的電影,前半部坦白說挺悶的,像極了一部偵探長片,
就算已經很仔細去推敲男主角與他的妻子,夫婦兩人之間的互動,
但沒看到最後一小時也無法猜測到結局。
原來他們之間的感情看起來水乳交融,
床第之間也非常契合,實際上兩人的內心卻沒有任何交集,
原來二十年前兩人的四歲幼女病故,
那場意外,早就把他太太的心智扭曲變形了---
最明顯的證據,就在他妻子常在性愛後,
創造出光怪陸離的小說故事,
但隔天又都失憶,
完全沒印象自己曾口述的這些情節,
還得靠當時的枕邊人回溯給她,
她才能集結成自己的劇本,
可下一次又能延續上次的劇情,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失憶,
應該算是出現了另一個人格。
 
a82f8360-7847-11ec-bfbd-a4881b964115.jpg
第一次看,覺得劇情很不合理,怎會有一邊深愛著老公,
一邊又長期和不同男人外遇的妻子?
合理的解釋是男主角(家福)的妻子(音),
其實罹患了人格解離症,擁有兩個以上的人格。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定義,「解離症為個人的意識、記憶、身份、
或對環境知覺的正常整合功能遭到破壞,
而這些症狀卻又無法以生理的因素來說明。」
而且所有類型的解離症中,失憶是最常出現的症狀,
多重人格也是另一種解離症的表現。
 
也許因著失去女兒的巨大傷痛,妻子不由地創造了另一個人格來面對生活,
所以出現了失憶、濫交這些問題。
雖然主角是位成功的名氣劇場導演,但並沒有發覺妻子的異常,
也沒有能讓妻子去與喪女的過去和解,
連看到妻子與男人外遇,也沒有勇氣去面對。
他自我解釋是太害怕失去她,所以勉強維持兩人表面的和諧,
但其實他和妻子的生活已經毫無意義,只能算是一天一天的拖著。
電影中沒有解釋妻子自己的想法,但我的猜想應該她是離不開男主角,
也無法走出喪女之痛,只能用了另個扭曲的人格來面對。
 
712cb79b4a8947cfb9cb0ac65a7dcda2.jpg
電影快結尾時,男主角所雇用的年輕女司機渡利,
在北海道看著已被土石流掩埋的老家,
說出了她媽媽常在小時候對渡利家暴後,出現了另一個幼年人格,
陪她玩耍,帶給渡利童年唯一值得的回憶,
這個人格解離的現象就更明顯。
巧合的是,渡利的媽媽,以及男主角家福的妻子音兩個人也都去世了,
也沒有探討他們人格異常的原因(如女司機之母之前可能也是受虐者),
我相信導演這樣的安排不是偶然的,
兩個應該都經歷的重大傷痛而產生了多重人格/解離症的問題。
 
精神症狀在村上的小說裡很常見,編劇這樣改寫一點都不奇怪;
不同的主角有不同的理由,有的是生病,有的是報仇,有的是彌補,
但共同點都是會做出常理所無法解釋的舉動;
畢竟心病了,做出什麼不合理不道德的事情都變成可以理解的,對吧?
 
所以男主角到最後明白了,驟逝的妻子是真的愛著他,
但妻子在過去長時間和多個男人外遇也是真的,
甚至還親眼目睹過後輩年輕演員跟妻子床戰,
這樣的矛盾造成了男主角巨大的痛苦與傷痛,
所以往後只能一直思索這些矛盾而活下去。
看到這裡,我在想也許如果他的妻子搶救回來了,
主角會不會有勇氣跟她一起面對兩人關係的問題呢?
 
與男主角一樣有著壓抑性格的我覺得很難,
一旦搓破了,那些被壓抑著的傷口,
還是免不了會排山倒海地往主角心裡衝擊,
但傷裡口的膿總還是要清除了,才能有痊癒新生的機會啊。。。
0b1c5408171641a384db3f195c2400b2.jpg
電影的結尾,女司機請主角家福接受她妻子的一切,
單純地接受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愛與背叛可以同時存在著,
「我認為這之間並無任何謊言與矛盾」,
我剛看完時其實是無法了解這樣的存在,
直到考慮到多重人格解離症的可能,這一切就沒有任何矛盾了。
 
男主角家福最後說:
 
「活下來的人,
只能不斷思索著死者的事,
不管用什麼形式,
都將持續到永久,
妳和我,
都只能像這樣活下去,
我們必須活下去。」
 
導演後面用劇中穿插出現的"凡尼亞的舅舅"最後的場景,
就是索妮亞(韓國聾啞女配角飾)摟著凡尼亞舅舅(男主角飾)用手語表達出安慰:
277adf7e96634ff199d0f7a3d3339b5a.jpg
 
「我們一起走過漫漫長日,穿越幽幽的夜晚吧,
咬牙承受著命運的考驗,無止盡地生活下去,
我們會持續為他人而努力工作
從現在直到老年,永不止息。
當死亡來臨,
墳墓另一端將會見證我們
受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淚,
人生是何等殘酷艱辛,
上帝會憐憫我們,
那時我們會見到明亮、美妙、如夢般的生活。
我們將滿心喜悅,臉上露出溫柔笑容,
回顧此刻不幸,我們將得以休息。」
 
與凡尼亞舅舅同樣承受命運的捉弄以及背叛的無常,
我想家福在舞台上一定也對索尼亞的這段話感到安慰吧?
 
看完電影的感受是沉重的,如同讀完村上大部分的小說後的感受,
但村上老師總是會留著一點點的人性給觀眾希望。
這部電影適合喜歡思考的觀眾,
不適合只看爽片的人,才能有耐心花三個小時看完這部片,
導演濱口龍介很用心的用更廣闊的劇本詮釋村上春樹的小說原著,
給我們更多的深思,
有關於精神解離、多重人格、失憶症、外遇、修復創傷等心理的課題,
雖然有位還是台大學生的新生代影評,批判此片的劇情老套,
在片尾添加了不必要的心靈雞湯,
但我覺得只有經歷過漫長無止境痛苦的人才能真的明白,
那一口雞湯真的很受用,就算只是暫時讓人燃起希望,
那也是一種很舒服的,可以活在當下的幸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旅行中的風 的頭像
    旅行中的風

    聽歌的風

    旅行中的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